春秋左氏传 (儒家十三经之一)

《春秋左氏传》,原名《左氏春秋》,汉代时又名《春秋左氏》、《春秋内传》,汉代以后才多称《左传》。
《左传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《春秋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,与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合称“春秋三传”。
《左传》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,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,共三十五卷,是儒家十三经之一,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。
《左传》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,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(鲁隐公元年)至公元前468(鲁哀公二十七年),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,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,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。
目录
隐公
桓公
庄公
- 庄公元年
- 庄公二年
- 庄公三年
- 庄公四年
- 庄公五年
- 庄公六年
- 庄公七年
- 庄公八年
- 庄公九年
- 庄公十年
- 庄公十一年
- 庄公十二年
- 庄公十三年
- 庄公十四年
- 庄公十五年
- 庄公十六年
- 庄公十七年
- 庄公十八年
- 庄公十九年
- 庄公二十年
- 庄公二十一年
- 庄公二十二年
- 庄公二十三年
- 庄公二十四年
- 庄公二十五年
- 庄公二十六年
- 庄公二十七年
- 庄公二十八年
- 庄公二十九年
- 庄公三十年
- 庄公三十一年
- 庄公三十二年
闵公
僖公
- 僖公元年
- 僖公二年
- 僖公三年
- 僖公四年
- 僖公五年
- 僖公六年
- 僖公七年
- 僖公八年
- 僖公九年
- 僖公十年
- 僖公十一年
- 僖公十二年
- 僖公十三年
- 僖公十四年
- 僖公十五年
- 僖公十六年
- 僖公十七年
- 僖公十八年
- 僖公十九年
- 僖公二十年
- 僖公二十一年
- 僖公二十二年
- 僖公二十三年
- 僖公二十四年
- 僖公二十五年
- 僖公二十六年
- 僖公二十七年
- 僖公二十八年
- 僖公二十九年
- 僖公三十年
- 僖公三十一年
- 僖公三十二年
- 僖公三十三年
文公
宣公
成公
襄公
- 襄公元年
- 襄公二年
- 襄公三年
- 襄公四年
- 襄公五年
- 襄公六年
- 襄公七年
- 襄公八年
- 襄公九年
- 襄公十年
- 襄公十一年
- 襄公十二年
- 襄公十三年
- 襄公十四年
- 襄公十五年
- 襄公十六年
- 襄公十七年
- 襄公十八年
- 襄公十九年
- 襄公二十年
- 襄公二十一年
- 襄公二十二年
- 襄公二十三年
- 襄公二十四年
- 襄公二十五年
- 襄公二十六年
- 襄公二十七年
- 襄公二十八年
- 襄公二十九年
- 襄公三十年
- 襄公三十一年
昭公
- 昭公元年
- 昭公二年
- 昭公三年
- 昭公四年
- 昭公五年
- 昭公六年
- 昭公七年
- 昭公八年
- 昭公九年
- 昭公十年
- 昭公十一年
- 昭公十二年
- 昭公十三年
- 昭公十四年
- 昭公十五年
- 昭公十六年
- 昭公十七年
- 昭公十八年
- 昭公十九年
- 昭公二十年
- 昭公二十一年
- 昭公二十二年
- 昭公二十三年
- 昭公二十四年
- 昭公二十五年
- 昭公二十六年
- 昭公二十七年
- 昭公二十八年
- 昭公二十九年
- 昭公三十年
- 昭公三十一年
- 昭公三十二年
定公
哀公
- 哀公元年
- 哀公二年
- 哀公三年
- 哀公四年
- 哀公五年
- 哀公六年
- 哀公七年
- 哀公八年
- 哀公九年
- 哀公十年
- 哀公十一年
- 哀公十二年
- 哀公十三年
- 哀公十四年
- 哀公十五年
- 哀公十六年
- 哀公十七年
- 哀公十八年
- 哀公十九年
- 哀公二十年
- 哀公二十一年
- 哀公二十二年
- 哀公二十三年
- 哀公二十四年
- 哀公二十五年
- 哀公二十六年
- 哀公二十七年
作者简介

左丘明(约前502年—约前422年),都君人,姓丘,名明,因其父任左史官,故称左丘明(关于左丘明的姓名,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,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、众说纷纭。一说复姓左丘,名明;一说单姓左,名丘明,但史载,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,嫡系裔孙丘(邱)氏较为可靠,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)。
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(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)人。春秋末期史学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、 散文家 、军事家。 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。 曾任鲁国史官,为解析《春秋》而作《左传》(又称《左氏春秋》),又作《国语》,作《国语》时已双目失明,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、春秋的重要史事,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。由于史料详实,文笔生动,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。被誉为“文宗史圣”、“经臣史祖”,孔子、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“君子”。历代帝王多有敕封:唐封经师;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;明封先儒和先贤。 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。
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, 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,被誉为“百家文字之宗、万世古文之祖”。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,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