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史 (二十四史之一)

《北史》,二十四史之一,唐朝李延寿撰。纪传体,共一百卷,其中本纪十二卷,列传八十八卷,上起北魏登国元年(386),下迄隋义宁二年(618),记北朝北魏、西魏、东魏、北周、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。
《北史》主要在《魏》、《齐》、《周》、《隋》四书基础上删订改编而成,并参考各种杂史,“鸠聚遗逸,以广异闻”,“除其冗长,捃其菁华”,体例完整,文字优美。《北史》与《南史》为姊妹篇,是唐初史家李延寿的作品。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“追终先志”,继承父亲李大师(570-628)未完成的事业。
《北史》虽有内容偶呈芜杂之弊,但毕竟体例完整、材料充实、文字简练,在后代颇受重视,以致魏、齐、周三书唐以后皆残缺不完,后人又多取《北史》加以补足。作为研究北朝历史的资料,《北史》与魏、齐、周、隋四书有互相补充的作用,不可偏废。
目录
本纪
列传
- 列传第一 后妃上
- 列传第二 后妃下
- 列传第三 魏诸宗室
- 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明元六王 太武五王
- 列传第五 景穆十二王上
- 列传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
- 列传第七 文成五王 献文六王 孝文六王
- 列传第八
- 列传第九 燕凤 许谦 崔宏 子浩 张衮
- 列传第十
- 列传第十一
- 列传第十二
- 列传第十三
- 列传第十四
- 列传第十五
- 列传第十六
- 列传第十七
- 列传第十八
- 列传第十九
- 列传第二十
- 列传第二十一
- 列传第二十二
- 列传第二十三
- 列传第二十四
- 列传第二十五
- 列传第二十六
- 列传第二十七
- 列传第二十八
- 列传第二十九
- 列传第三十
- 列传三十一
- 列传第三十二
- 列传第三十三
- 列传第三十四
- 列传第三十五
- 列传第三十六
- 列传第三十七
- 列传第三十八
- 列传第三十九 齐宗室诸王上
- 列传第四十 齐宗室诸王下
- 列传第四十一
- 列传第四十二
- 列传第四十三
- 列传第四十四
- 列传第四十五 周宗室
- 列传第四十六 周室诸王
- 列传第四十七
- 列传第四十八
- 列传第四十九
- 列传第五十
- 列传第五十一
- 列传第五十二
- 列传第五十三
- 列传第五十四
- 列传第五十五
- 列传第五十六
- 列传第五十七
- 列传第五十八
- 列传第五十九 隋宗室诸王
- 列传第六十
- 列传第六十一
- 列传第六十二
- 列传第六十三
- 列传第六十四
- 列传第六十五
- 列传第六十六
- 列传第六十七
- 列传第六十八 外戚
- 列传第六十九 儒林上
- 列传第七十 儒林下
- 列传第七十一 文苑
- 列传第七十二 孝行
- 列传第七十三 节义
- 列传第七十四 循吏
- 列传第七十五 酷吏
- 列传第七十六 隐逸
- 列传第七十七 艺术上
- 列传第七十八 艺术下
- 列传第七十九 列女
- 列传第八十 恩幸
- 列传第八十一 僭伪附庸
- 列传第八十二
- 列传第八十三
- 列传第八十四
- 列传第八十五 西域
- 列传第八十六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
- 列传第八十七 突厥 铁勒
- 序传第八十八
作者简介

李延寿,生卒年待考。唐代史学家,今河南安阳市人。贞观年间,做过太子典膳丞、崇贤馆学士,后任御史台主簿,官至符玺郎,兼修国史。
李延寿曾参加过官修的《隋书》、《五代史志》(即《经籍志》)、 《晋书》及当朝国史的修撰,还独立撰成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和《太宗政典》(已佚)。《新唐书》对两书评价颇高,称“其书颇有条理,删落酿辞,过本书远甚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