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微草堂笔记(阅微笔记) (文言短篇志怪小说)
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原名《阅微笔记》,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纪昀的一本著作,是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,成书于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至嘉庆三年(1798年)间。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、因果报应、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,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,通过这些狐鬼神怪故事,旨在劝善惩恶,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,但是通过种种描写,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。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有意模仿晋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,“雍容淡雅,天趣盎然”,“隽思妙语,时足解颐”。所以每脱稿一种,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,展转刻印,曾一时享有同《红楼梦》、《聊斋志异》并行海内的盛誉。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继承了魏晋时期的志怪遗风,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湛,同时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,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。融记叙和议论为一体,以夹叙夹议,从容自然的口吻,娓娓道来,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。
鲁迅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里写到,“(阅微草堂笔记)叙述复雍容淡雅,天趣盎然”、“隽思妙语,时足解颐;间杂考辨,亦有灼见”。而周作人在晚年给友人的书信里也提到无书可读,现在只能反复看看《颜氏家训》、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之类的书。
目录
- 序
- 诗二首
-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
-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
-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
-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
-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
-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
- 卷七 如是我闻一
- 卷八 如是我闻二
- 卷九 如是我闻三
- 卷十 如是我闻四
-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
-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
-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
-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
-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
-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
-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
-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
-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
-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
-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
-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
-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
-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
- 附 纪汝佶六则
作者简介

纪昀(1724—1805),字晓岚,也字春帆,自号石云,又号观弈道人,直隶献县(今河北人)。清代政治家、文学家,乾隆年间官员。历官左都御史,兵部、礼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,曾任《四库全书》总纂修官。
纪昀学宗汉儒,少年颖异“目逾万卷,心有千秋” ,博览群书,工诗及骈文,尤长于考证训诂。二十四岁时在顺天乡试考中解元,三十一岁考上进士,进入翰林院,历任乡试考官,会试同考官,后破格提拔为侍读学士。其间曾因学政泄密案,被贬官乌鲁木齐三年后遇大赦回京。
纪昀任官50余年,年轻时才华横溢、血气方刚,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。其《阅微草堂笔记》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。他的诗文,经后人搜集编为《纪文达公遗集》。
乾隆三十八年,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,后累迁到礼部尚书,协办大学士,加太子太保衔。嘉庆十年(公元1805)二月,纪昀病逝,因其“敏而好学可为文,授之以政无不达”(嘉庆帝御赐碑文),故卒后谥号文达,乡里世称文达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