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惨世界(第三部) (维克多·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)

《悲惨世界》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·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,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。
《悲惨世界》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·阿让(Jean Valjean)的个人经历,融进了法国的历史、革命、战争、道德哲学、法律、正义、宗教信仰。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。
《悲惨世界》整部小说共分为五部,分别是《第一部 芳汀》、《第二部 珂赛特》、《第三部 马吕斯》、《第四部 普吕梅街牧歌和圣德尼街史诗》、《第五部 冉阿让》。
目录
第一卷 从巴黎的原子看巴黎
- 01 小不点儿
- 02 他的一些特征
- 03 他 有 趣
- 04 他可能有用
- 05 他的疆界
- 06 一点历史
- 07 在印度的等级划分中,野孩也许有他的地位
- 08 最后一个国王的一句妙语
- 09 高卢的古风
- 10 瞧这巴黎,瞧这人
- 11 嬉笑,表率
- 12 人民的未来世界
- 13 小伽弗洛什
第二卷 大绅士
第三卷 外祖和外孙
第四卷 ABC的朋友们
第五卷 苦难的妙用
第六卷 星星相映
第七卷 猫老板
第八卷 作恶的穷人
- 01 马吕斯找一个戴帽子的姑娘,却遇到一个戴鸭舌帽的男子
- 02 发 现
- 03 四 脸 人
- 04 穷苦中的一朵玫瑰
- 05 天生的贼眼
- 06 兽 人 窟
- 07 战略和战术
- 08 穷窟中的一线光明
- 09 容德雷特几乎哭出来
- 10 公营马车定价:每小时两个法郎
- 11 穷苦请为痛苦效劳
- 12 白先生的五个法郎的用途
- 13 独在远方,不想念诵“我们的天父”
- 14 一个警官给了一个律师两拳头
- 15 容德雷特采购用品
- 16 用一首流行于一八三二年的英国曲调改编的歌
- 17 马吕斯的五个法郎的用途
- 18 马吕斯的两张椅子对面摆着
- 19 提防暗处
- 20 陷害
- 21 捉贼总应先捉受害人
- 22 在第三册中叫喊的孩子
作者简介

维克多·雨果(Victor Hugo,1802年2月26日—1885年5月22日),法国作家,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,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,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,被人们称为“法兰西的莎士比亚”。一生写过多部诗歌、小说、剧本、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,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。
1802年,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,上有兄长二人。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,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。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,21岁时出版诗集,声名大噪。1845年,法王路易·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,自此专心从政。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,法王路易被逊位。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,为人民贡献良多,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,晋封伯爵,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。三年后,拿破仑三世称帝,雨果对此大加攻击,因此被放逐国外。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,此时期完成小说《悲惨世界》。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(法兰西第三共和国),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,回到法国。1885年,雨果辞世,于潘德拉举行国葬。
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,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、20卷小说、12卷剧本、21卷哲理论著,合计79卷。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《巴黎圣母院》、《九三年》和《悲惨世界》,短篇小说有《“诺曼底”号遇难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