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指诸掌rú zhǐ zhū zhǎng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或问褅之说。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后用“如指诸掌”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。
出处: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或问褅之说。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
用法: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例句:
宋·苏轼《叙》:“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,论刘项短长,画取三秦,如指诸掌。”
近义词:
感情色彩:
褒义词
成语结构:
动宾式
产生年代:
古代
常用程度:
生僻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或问褅之说。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后用“如指诸掌”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。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或问褅之说。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宋·苏轼《叙》:“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,论刘项短长,画取三秦,如指诸掌。”
褒义词
动宾式
古代
生僻